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,从2006年到2010年间,国家在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,这一阶段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政策,并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。

在经济发展方面,十一五期间中国的GDP(国内生产总值)持续快速增长,2010年的GDP总量达到了40万亿元人民币,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工业化进程加速,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交通运输、水利、能源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跨越,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,网络技术广泛应用,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,电子商务、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。

在社会民生领域,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,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,覆盖范围不断扩大,住房保障工程扎实推进,廉租房、公租房建设和改造工程稳步推进,解决了大量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,教育事业也得到极大发展,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%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%。

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,十一五期间中国提出并实施了“可持续发展战略”,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,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的发展,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,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,部分地区PM2.5浓度明显降低。

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成果丰硕,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速度加快,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,“嫦娥”系列卫星成功发射,探月工程迈出重要步伐。“天河二号”超级计算机系统在全球超算竞赛中名列前茅,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十一五期间,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,综合国力大幅提升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,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推进,这些成就不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。